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汶川地震地学十问

2009/7/1 11:43:0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滚动新闻

 

 

52123日,为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震断裂带(区)开展更深入的地质调查,四川地矿局区调队区调所、生态所,四川省地调院,川西北地质大队等单位派出的50余位地质专家,组成了龙门山地震带汶川地震同震破裂变形专题考察组,重点对北川—映秀断裂、安县—灌县断裂的同震破裂变形特征、地震地质灾害与次生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考察及野外观察记录。

通过实地考察,专家组发现了很多同震地表破裂变形:地表压性冲断面、拖拽张性断层、快速滑移的擦线、雁行张裂面、墙体共轭X型剪裂、柱体右行旋转变形变位、山体成带崩塌、路面及河床抬高与改道、路面S形畸变等。这些变形现象,有些过去只能在教科书里查阅。强烈地震引发的破裂变形,让专家们感到震惊。

从都江堰到映秀,从汶川到江油,从北川到青川,专家组一路考察,提出了大量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特性和发生机理有关的十大地质科学问题:

——“5·12”汶川特大地震为何在地壳水平位移速率极低(\<1.51.9mm/a)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受上地壳或下地壳应力状态控制,还是受深部软流圈活动控制?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由自西而东推挤和断层错动引起,还是由西部缩短、隆升和破裂引起,或是受由南东到北西挤压应力影响所引起?

——地震破裂沿映秀—北川长达300公里及灌县—江油断裂长80公里,以及北东端的平武—青川断裂发生,如何能在80 秒的瞬间克服巨大阻力发生滑移?

——为何地震最大滑移量(\>10米)不在震中附近而远在北川?

 ——现大多认为,“5·12地震震中位于映秀断裂带南段的西侧,震源深度10l6公里,沿映秀—汶川及灌县—江油两断裂同时呈单极多点向北东破裂扩展,并触发了平武—青川断裂发生右行滑移,至今一年多来仍余震不断(累计达5万多次,最大震级为6.4级)。但为何地震不向南西传播扩展?

——“5·12”汶川特大地震如属主震—余震型,又为何未发生7级余震?

——目前己调查的地表地震破裂带,为何有的可见逆冲和右行滑移,有的则主要表现为逆冲或右行滑移?有的据擦痕观察为先逆冲、后右行滑移,或先右行滑移、后逆冲?而未见斜冲擦痕?据地表所见,为何有的地震破裂带可见线型断裂,有的则仅见破裂和“喷射式”和“抛掷式”崩塌?

——地震破裂带大多在古断裂附近发生,为何大多不完全复合?在映秀—北川及灌县—江油两断裂之间的南段,为何又发育有多条新生破裂?

——地下流体和地表水滲透是否与发生和诱发汶川地震有关?本次地震有无震前征兆?

这无疑是对汶川强烈地震的全方位深层拷问。专家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给地学工作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而随着这些课题的深入研讨,汶川强烈地震的神秘面纱也将次第掀开。

 

 

相关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