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警惕地质公园的商业化倾向

2009/7/11 10:08:59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滚动新闻

 

 

五台山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了!《世界遗产名录》里又多了一个中国地质公园的身影。然而,在这个“华丽转身”的背后,五台山在漫漫十年申遗路上经历了深刻而艰辛的改造。

尽管五台山“天生丽质”,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商业开发热浪席卷五台山,过度的商业化一度使佛国圣地蒙尘。2000年前后,五台山庄严的寺院被林立的宾馆、商店、饭店包围;塔院寺、菩萨顶、黛螺顶等周围小商小贩聚集;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周边,居民们随意修建房屋、宾馆,路边每隔三五步就立着广告牌、电线杆;汽车喇叭声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让整个景区杂乱不堪;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让景区中心一带污水横流……据不完全统计,五台山“商业鼎盛”时期,其核心地带共有宾馆700多家,饭店1000多家,大小商铺更是不计其数。过度的商业开发,使五台山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日益加剧,这与世界遗产项目要求的景观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完全背道而驰。2006年,五台山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为保护五台山佛国氛围,加快申遗步伐,五台山开始了全面拆迁治理。根据规划,五台山一期拆迁工作20074月结束,二期拆迁工作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底结束。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目前五台山景区风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今天我们看到的五台山,林立的小旅馆、小商铺不见了,商业气息越来越淡。可是,五台山佛门清静的回归,不能不说申遗是其最直接的推动力。那么,更多没有申遗或是没有接受考评的地质公园,是否商业化的倾向有过之而无不及呢?至少,五台山只是它们中的一个缩影,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地质公园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

    毫无疑问的是,任何一个殊荣的获得,都会给地质公园带来可观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但是,这样对景区本身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正如忻州市市长李平社在五台山申遗成功后接受采访时所说,“五台山申遗是保护、建设五台山的新的起点,全市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宣传推广的力度,对五台山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环境监测的力度。”任何荣誉的获得,都是新的考验的开始。

 

 

 

 

相关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