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我国首次发现大型鸭嘴龙足迹化石属新种,被命名为南雄鸭嘴龙足迹

2009/7/30 8:34:3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滚动新闻

 

 

   我国首次在广东省南雄市主田组发现新种鸭嘴龙足迹,这一足迹被命名为南雄鸭嘴龙足迹。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年学者邢立达与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学院杰瑞德·哈里斯教授等,在715日出版的《地质通报》上撰文描述了该足迹标本。据悉,这是中国迄今最大的鸟脚类恐龙足迹。

  位于广东省北部的南雄盆地发现有丰富的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和丰富的遗迹化石,包括恐龙蛋和恐龙足迹。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不断有古生物学家在这里进行考察,也不断有新发现。2008年,地质所邢立达等学者在此的考察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次研究的足迹约25个,分别由78只恐龙留下,它们都属于鸭嘴龙,最大足迹外径长48厘米、宽53厘米,内径长40厘米、宽50厘米,推测该恐龙体长能达8米,属于大型鸭嘴龙。”哈里斯教授表示。鸭嘴龙是一类大型的鸟臀类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最大体长能达到15米以上。鸭嘴龙类的后腿长而有力,是行进的主要依托,其脚部有3根趾头,形状类似鸟脚,而且各趾末端都呈蹄状。中国虽然在山东、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新疆、广西等地发现不少鸭嘴龙类化石,但“真正能确定为鸭嘴龙类所留下的足迹并不多。最可靠的是美国怀俄明州发现的朗氏鸭嘴龙足迹,该足迹长55厘米,宽60厘米。相比之下,这次描述的鸭嘴龙足迹略小,并与朗氏种存在较多的差异,所以被界定为一新种。”邢立达介绍说,“这是鸭嘴龙足迹属在中国的首次描述”。

“长期以来都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广东也有鸭嘴龙,这次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邢立达告诉记者。1979年,中国的董枝明教授在南雄发现了一种小型的疑似鸭嘴龙类的化石,目前还存在争议。而这次在南雄的发现才真正确切地证明,鸭嘴龙曾分布于从北美到中国南部的广泛区域。有关古生物学者高度评价了这一研究成果,认为南雄迄今已挖掘出的数百颗恐龙蛋,其中部分可能就属于鸭嘴龙类所产,这样我们就有了骨骼、足迹、蛋一系列的发现,这在古生物研究中很难得。研究人员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重新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已发现的大型鸟脚类恐龙足迹,从而使我国足迹研究与国际水平进一步接轨。中国在陕西、四川、黑龙江、河南发现的许多恐龙足迹化石也因增加补充了新材料,或新的认识,而得以被重新具体描述,并给予正确归属。

 

 

 

相关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