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进入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推出的一项关键性政策。它对于打消地方如实上报耕地数据顾虑、确保土地数据真实准确、保证土地调查任务圆满完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细读《通知》,8个字可以概括其精神内涵,那就是“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如果说,今年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若干意见》,即10号文件,第一次确立了土地调查“增地不增任务,减地不减责任”的方向原则,这一次《通知》的下发,无疑是将这一原则进一步落实、细化、延伸,让对土地调查数据上报仍持有种种顾虑的地方进一步卸下思想负担,放心大胆地据实上报调查数据。
真实性是土地调查的生命线。坚守实事求是、科学调查原则,是《通知》的核心精神。第二次土地调查面临种种难题考验,其中最具挑战性的考验,不是技术、资金和时限,而是来自数据的保真问题。不是获取不到真实的土地数据,而是一些地方有了真实的数据,却不愿、不敢上报国家。一段时间以来,对于耕地数据的上报顾虑,困扰着个别省份的国土资源部门。耕地多了怎么办?耕地少了怎么办?……地方诸多困惑等待化解。而今天《通知》给出的答复简单而明确,那就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如实进行耕地调查”。有人说,调查数据不能“讲政治”。换句话,我们也可以说,真实就是调查数据最大的政治。过去的不少教训已经告诉人们,在调查中对数据采取功利取舍的态度,只会制造无穷的麻烦,得不偿失。所以,二次调查进入最后数据上报、汇总的关键时刻,地方尤其要谨记不要在数据上打“小九九”,以现状为依据,老老实实地如实调查,如实上报,才是最明智也是最聪明的做法。
尊重现实、实事求是,是《通知》的鲜明特色。我国第一次土地调查结束距今已经10年,这10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其间虽然我们坚持了每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但距离真实的土地资源现状仍有较大的差距。通过二次调查获取到变化较大的耕地数据,这是预期之中也是应当接受的现实。而针对这一现实相应地调整现行政策,既确保土地调查数据不失真,又确保耕地保护目标不动摇,这无疑是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政策驾驭能力的考验。很显然,《通知》在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针对调查确认耕地增加或减少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政策条款,借政策杠杆化解了地方的重重顾虑,既保护了地方的工作积极性,也为下一步继续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预留了政策空间。
土地调查是一项牵扯面广、政策性强、技术性要求高的系统工程,能否获取真实、准确的调查数据是决定这一工程成败的关键。政策既出,我们期待着一项好政策催生出应有的好效应。我们期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各项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