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为了这一湖清水

2009/10/15 8:58:3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滚动新闻

 

——九江局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纪实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鄱阳湖畔的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温泉镇板桥山瓷土矿,放眼望去,青山苍翠,稻浪翻滚,一派丰收在望的迷人景象。很难相信,仅仅在一年以前,这里还是矿山开采后的“满目疮痍”之地。距此不远,一座总投资4000万元,近期处理规模为每日1万立方米,远期处理规模为每日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营,经过处理后的清水缓缓注入鄱阳湖。

这正是九江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温家宝总理“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重要指示的一个缩影。

四个结合 四个抓好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既是江西的经济重镇,也是全国知名的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庐山、举世闻名的共青城均位于境内,还拥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面。保护好九江的青山绿水,不仅是总理的深切叮嘱,也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另一方面,九江又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同样十分迫切,尤其是九江还是全省的矿产资源大市,全市已发现九大类104种矿产,矿产地700余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经济总值近3000亿元,而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总值1458亿元,占全省16%左右,有色金属矿业和建材非金属矿业已成为全市矿业的两大支柱。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矿业优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而开发矿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做到既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好资源,又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了一道难题。

面对困难,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没有退缩。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九江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是国土资源系统义不容辞的两大职责,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和发展九江经济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是相辅相承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关键在于要科学发展、科学保护。为此,市局党组把“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大选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局长齐美龙、局党组书记沈科富亲自带队,足迹遍布鄱阳湖畔的矿山、工厂、农村和鄱阳湖重要支流之一修河的源头——修水县,多方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局党组形成了“四个结合,四个抓好”的综合治理工作思路,即:结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抓好矿业权整合;结合“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抓好源头水土流失治理;结合污水处理厂建设,抓好污染减排;结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抓好“百矿披绿”工程。

山更绿了 水更清了

综合整治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鄱阳湖畔旧貌换新颜,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下面的一组组数据,展示了治理的成果。

——通过资源整合,治散与治乱并举,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矿山。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和鄱阳湖保护范围内不再设置新的矿权,在庐山西海主要风景区,环庐山南线公路及316国道两旁可视范围内设置了禁采区。关闭了交通干线两侧和鄱阳湖保护范围内可视范围内矿山30家。

——通过对鄱阳湖流域的源头治理,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修河流域的庙岭、桃坪、胜利、黄坳、良塘等5条河道水土流失严重,一到汛期,河道就多处改道,冲毁河堤、农田和房屋。修水县国土资源局把整治水土流失与实施“治河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相结合,投入600万元,治理庙岭等5条河道,工程完成后,新增耕地2000多亩。使昔日无人问津的荒滩变成了农户甚至农业企业争着要经营的沃土。

——通过狠抓污染物排放治理,促进了鄱阳湖水质的优化。九江市国土资源局落实吴新雄省长的要求,加班加点,积极服务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市共上报批准建设12个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449.84亩。

——通过实施“百矿披绿工程”,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推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全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共存储160余万元。要求所有矿山企业必须同国土资源部门签订“复垦复绿”协议书。并将此作为采矿许可证年检的必备条件。全市各类矿山企业签订了“复垦复绿”协议书180份,并按照协议书的要求进行了有效的矿山环境治理及复绿。通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 各地涌现了一批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先进单位和典型经验。瑞昌市投资126.4万元,已治理面积3.7万平方米。亚东水泥厂在开矿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边开采边复绿,实现了花园矿山。德安县累计投资38.26万元,矿山已复绿面积达41.7公顷。武宁华源锑矿十分重视矿区环境治理,投入植被绿化资金100余万元,实现矿山绿化植被覆盖率达50%。修水古市金矿闭坑后,该矿自筹资金将开采过程中被破坏的270亩水田全部复垦。修水香炉山钨矿投入120万元完成了5座尾矿库植草绿化和矿区1100亩荒地植树绿化。永修县对公路两侧关闭的采石场责令业主采用迷彩网覆盖及喷绿的方法对无法植树的山体进行复绿;永修梅棠钒矿对原采坑回填复垦面积达178亩。

 

 

相关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