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12亿元的“杠杆效应”—— 辽宁省找矿投入拉动内需纪实

2009/12/9 10:55:44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滚动新闻

 

 

 

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辽宁省果断拿出12亿元投入地质勘查,历时一年多,如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截至今年10月,找到特大型金属矿、特大型非金属矿等10余个,中型矿床几十个,同时提交了一大批小型矿床;已提交煤炭资源量18亿吨、铁15亿吨,以及5个大型、特大型非金属矿。据一位地质技术人员讲,仅目前找到的矿产,其资源潜在价值可达数千亿元,是投入的几百倍。

危机时刻,果断投入12亿元

去年金融海啸期间,辽宁省拿出12亿元在全省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其中在辽宁西部和北部开展了“突破辽西北战略”,旨在通过地质勘查搞清辽西北地区资源状况,使辽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将7亿元资源补偿费投入到辽西北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这么多资金投入到省内区域找矿是从来没有过的。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强调地勘项目立项必须科学,力求找矿实现新的重大突破。一次性投入12亿元也是对辽宁省地质工作者的严峻考验,要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提交一批可供开发的资源产地,是辽宁省地质工作者必须努力的方向。

辽宁省地质找矿队伍有几万名职工,曾经靠艰苦创业,建起了八大有色金属矿山,全国闻名。14个市中,近一半是靠矿产资源兴起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勘、有色、冶金、核工业、煤田、建材、化工等地勘部门在省内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老地质技术人员讲,目前,在辽宁地表找到矿是不可能的,只有“攻深找盲”,依靠新技术、新方法寻找第二矿带中赋存的矿产资源,重点围绕鞍山—本溪—辽阳一带的铁矿,丹东地区和辽南地区的硼和金矿,以及辽西地区的成矿带,在这些地区的深部,仍然赋存大量的矿产资源,第二矿带找矿是辽宁实现找矿新突破的重中之重。

辽宁地质找矿工作60年来,从来没有一次性投入这么多资金。以往的投入都是零打碎敲,地勘单位都是选好地段来做些粗浅勘查,因资金问题,有时眼看下边有矿,也不得不放弃,所以,地质找矿成果不是特别显著。这次整体投入12亿元进行地质找矿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不仅资金有保障,而且部署科学合理,加上严格监督和热情服务,实现找矿突破在情理之中。

主管地质勘查项目的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勘查处处长杨旭,他说,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省厅集中投入资金支持地质勘查工作,既是推动内需,又是化危为机,将属于产业最前端的地质勘查工作夯实。为此,整体部署必须科学,坚持科技领先,细致勘查,从科学立项开始,精心操作,定期调度,真正切实地拿出地质成果。为用好勘查资金,重点从基础地质工作、辽宁优势矿种、特殊矿种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矿种项目抓起,力争实现找矿新突破。

科学立项,力求找大矿找好矿

辽宁能否找到矿,关键是要把好立项关,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勘查处要求全省地勘部门,要认真抓好立项工作,要集中专家智慧,以最大毅力研究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立项时至少要有60%以上把握找到矿,否则一律不可以立项。各地勘单位对地质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在金融海啸期间省委、省政府对地勘部门的大力支持,一定要以优异的找矿成果来回报省委、省政府。为此,在立项时,各地勘单位领导都给予高度重视,对立项提出了严格要求。各地勘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立项工作,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组织专家组对每个项目进行论证和踏勘,力求拿出更准确、更科学的立项依据。同时,各地勘单位的地质处对本系统的项目严格把关,对各单位的项目组织专家论证。辽宁省地勘局还成立了副局长曲亚军、总工程师杨占兴和地质科技处处长付海涛等组成的专家组,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每个项目进行审查论证,对立项依据不充分或者基础资料欠缺的,决不上报。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采取交叉审查论证的办法,对每个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凡是专家认为不可行的一律不予立项。用一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话讲,突破辽西北项目的立项工作是有始以来质量最高的,每个项目立项依据都很充分,在具体工作中加强研究,应用新的技术方法,又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找到矿可能性非常大。科学的立项和加强综合研究实现了非常好的找矿成果。

据了解,辽宁省地勘局承担投资4亿多元的地质勘查项目。总工程师杨占兴说,辽宁地勘局党组对地质项目非常重视,专家组对每个项目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在一年多的工作中,专家组的同志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项目,逐个进行研究论证,包括用什么技术方法都是专家组确定的。辽宁找矿重点在第二矿带,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加强综合研究是第二矿带找矿突破的先决条件。正是由于专家组逐个项目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地质成果。据初步了解,辽宁局地质项目中13有突破,能找到大型矿床,13能找到中型或小型矿床,13能提交一定的储量。这是杨占兴总工程师和地质科技处处长付海涛多次深入所有项目后总结出来的。事实也是如此,日前已勘查完的凌源水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储量可达8亿吨。另一个大型非金属矿正在勘查中,其潜在价值可达20亿元。辽宁煤田地质局在阜新地区的煤炭勘查中,可提交资源近2亿吨,辽宁省地质四队已完成了2个大型膨润土的勘查,在本溪大台沟北侧的花红沟地区可提交铁资源量10亿吨以上。徘徊多年,相继投入较大的辽南地区金刚石矿,今年有了重大突破,不仅找到砂矿,已经选出一个17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而且扩大了已知原生矿的规模。一个大型金矿正在紧张施工,还有铁、煤、硼、菱镁等都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投资方向明确,重点矿种突出

辽宁投入12亿多元做地质勘查工作,省国土资源厅的投入布局是非常明确的,即首先是重新搞清基础地质工作状况,确立新的找矿靶区。辽宁120万和15万化探已经完成多年,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结束,但由于受当时的技术、资金和方法限制,许多地球化学数据等资料与现实不符,有些数字或地质现象往往会误导地质工作的投入,为此,省国土资源厅决定重新开展15万地球化学调查,并委托辽宁物测院等单位实施。这次地球化学调查要求非常严格,从样品颗粒到样品位置都有明确规定,在开展工作前对采样人员专门举办了半个月的培训班,而且检查人员随时进行检查,所有样品全程由GPS定点跟踪。从目前完成的样品和化验结果来看,工作质量非常高,重新掌握了一批可靠的异常现象。15万区调是对几个重点成矿带而开展的,15万航磁已经在全省开展,效果比较好。基础地质的全面展开,对辽宁境内的一些异常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成矿带上的找矿确定了新的找矿靶区。

其次是辽宁优势矿种的找矿。辽宁优势矿种比较多,其中有辽南的金刚石、辽东的硼和菱镁矿,辽西及辽南地区的铁矿,辽东地区和辽西地区的金也很有价值,重点投入有了重要回报,辽南地区金刚石找矿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勘查完后,历时40余年来,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也没有找到。在此期间,辽宁地勘局先后和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合作寻找金刚石砂矿和原生矿,也没有更大的进展。今年辽宁省地质六队技术人员认真总结了40年来找金刚石的思路,认为在技术方法和找矿思路上要更新,即跳出原来的框框束缚,对重点矿区进行重点工作,砂矿重点是对两条主要河流进行,结果在一条河中选出无数粒金刚石,其中最大的17克拉,这条河中有大量的宝石级金刚石。更可喜的是地质科技人员用电脑技术对辽南金刚石异常区进行反复研究,最终圈定出新的找矿区域,使寻找金刚石原生矿的技术方法和重点区域更明确了。在金刚石原生矿的勘查中,专家们经常召开综合分析研讨会,在研究已知的38号岩管和111号岩管中,专家们认为,两个金伯利岩管在相向一侧并未封闭,两个小岩管中间可能是大岩管的一部分,经钻探验证,一个大的金伯利岩管找到了,直径达几百米。六队在辽南地区找金刚石40余年的梦想实现了。辽东地区的硼矿也有了新突破,厚度15米,品位超过15%,菱镁及铁矿、金矿也都有了新的重大进展,其中有望提交一个大型金矿。在阜新的雷家地区,过去认为已没有大的煤田了,这次,东北煤田107队打破常规,运用新技术,冬季施工,一下子找到了2亿吨优质煤,为枯竭城市焕发青春立下了新功。辽宁地质十一队的钼矿也有了重大进展,在地下70米~90米处打钻见到了20米厚的钼矿,其中5米厚的钼矿品位很高。金属钼勘查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抚顺地区施工16个钻孔,14个钻孔见到了金属钼矿,日前推测金属钼资源量为81万吨,专家预测可达大型。

最后,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矿种找矿有了重大突破。突破辽西北战略目的是将辽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立项当初,省国土资源厅就确立了围绕地方经济急需的资源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路。辽宁省地质三队急地方发展之所急,针对朝阳市凌源急需优质水泥石灰岩和熔剂石灰岩而进行招商引资的实际,大队长陆国方亲临凌源市,与市主管副市长洽谈,并和副市长一同到山上寻找资源产地。同时,他要求地质技术人员想地方发展之所想,发挥技术优势,在凌源市境内进行详细地质勘查工作,找到适合市政府急需的水泥石灰岩和优质熔剂石灰岩产地。项目批下来后,陆国方派出精兵强将进入矿区工作,凌源市政府派出专人协调各种关系,占地占林给予大力支持。历时半年找到了一个优质水泥石灰岩和熔剂石灰岩,其储量至少在8亿吨,经化验测试为优质水泥石灰岩和熔剂石灰岩,属特大型矿床,市政府在招商中得到了多家投资方的赞许。

  

 

 

相关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