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肥乡“怪石”原是罕见闪电熔岩

2010/2/5 15:10:1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滚动新闻

 

 

村民挖出来的最大一块闪电熔岩

 

   昨日上午,北京天文馆陨石高级工程师张宝林表示,经过一周的研究化验,他认为邯郸肥乡“怪石”是具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闪电熔岩。另悉,肥乡县已与北京天文馆达成协议,部分样品将于春节期间在北京天文馆展出。  

  据张宝林讲,经过对部分样品进行实验室化验,其化学成分包括二氧化硅(含量65.17%)、三氧化二铝(含量12.93%)、氧化铁(含量7.87%),同时还含有氧化钠、氧化锰、三氧化二磷、氧化钾、氧化钙和二氧化钛等多种物质。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即人们常说的玻璃,这个结果与他先前的猜测相吻合,该物质并非“陨石”,而是闪电熔岩。

  闪电熔岩是一种新的岩石成因,不同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基本岩石类型。发生雷雨天气时,云层携带的电荷与地面一种电荷相遇,就有可能形成“落地雷”。当“落地雷”击中沙丘或砂岩露头,瞬间产生数千度的高温,将其中的相对良导体石英等进行有序的熔化、气化,有的被熔蚀,雨水又对其进行快速淬火冷却,从而形成玻璃质与新生矿物的混合体,这种混合岩石体就是闪电熔岩。

  “形成闪电熔岩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落地雷产生,有高压线的地方更容易产生落地雷,事发现场附近确有高压线。”张宝林解释,闪电熔岩之所以比陨石还少见,是因为其产生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极不易形成,除落地雷外,还须有合适成分的土壤,一般说来,土壤中的二氧化硅要在50%以上,氧化铝要在20%左右,此外还要有雨水环境,当砂岩被熔化后,雨水起到了淬火和瞬间冷却的作用。

  “闪电熔岩在地质、气象等领域都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张宝林说,据他所知,多年来,这种岩石只在2003320日秦皇岛市一村庄发现过,确实非常罕见,它的出现为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标本。

  目前,虽然确定了肥乡“怪石”的身份,但还有两个谜团困扰着张宝林和气象专家,一是在北方平原一月份根本不可能有雷雨天气,况且肥乡县元固乡中油胡寨村当天只是下了零星小雨,根本没有打雷现象;二是发现闪电熔岩的土地为耕地,种着麦苗,而不是沙丘或砂岩,土壤的成分还有待研究。

  目前,肥乡县已与北京天文馆达成协议,大概在210日将有大小十多块闪电熔岩样品进京展出,让首都人民一饱眼福。

 

 

 

相关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