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文件
地会字〔2009〕088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总结》的通知
各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各位理事,各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工作委员会、研究分会)及行业有关部门:
中国地质学会于2009年10月在北京以“地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地质找矿,增强矿产保障能力”为主题,举办了2009年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会后,学会秘书处对会议的召开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上报国土资源部。根据徐绍史部长、理事长和汪民副部长的批示精神,现将《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总结》印发给你们,向地勘行业部门进行通报。
附件:《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总结》
二〇〇九年十
附件: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总结
(
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各常务理事单位、各省级学会、部分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于10月23-25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学术会议主题是“地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地质找矿,增强矿产保障能力”。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地质矿产部原副部长、国际地科联前主席张宏仁,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冀文林,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陈毓川、贾承造等18位两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领导、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各省市区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和省级地质学会负责人,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代表,新闻媒体的记者和地质科技工作者,共1100余人参加了大会。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大会开幕式。
年会在热烈的颁奖仪式中拉开序幕,徐绍史理事长等领导同志为荣获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的获奖代表颁奖;随后,徐绍史理事长就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视察国土资源部和地科院讲话精神,就目前地质工作现状、问题、方向、任务作了重要讲话。开幕式结束后,12位大会特邀报告人分别围绕我国的矿产资源、基础地质研究进展、地勘单位如何走向国际市场等问题做了主题报告;大会设有18个分会场,320余位代表在各分会场做了学术报告,409人撰写了论文摘要,会前正式出版论文摘要集一卷;会中评选优秀论文109篇,设展台7家;会后安排野外地质考察路线4条。
与会代表对会议安排的领导讲话、大会主题报告和分会场报告表示高度赞赏,普遍认为:会议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服务周到,组织有序,是地质行业的一次盛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圆满的大会,是一次思想认识和业务知识双丰收的大会。本届年会将在中国地质学会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与会代表期望要把年会持续办下去,并越办越好。
总结本届年会,主要的收获有五个方面:
一是本届年会是一次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再动员大会。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历史上已召开过33届。今年的年会是在全行业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视察国土资源部和地科院重要讲话精神,探讨如何做好和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确保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所要求的能源资源问题要立足于国内,增强保障能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这是一次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再动员大会,广大会员和地质科技工作者要坚决响应徐绍史理事长的号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增强使命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全面增强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是本届年会是一次破解思想困惑、明确地质工作思路,增强使命感的大会。与会代表普遍反映,徐绍史理事长的大会讲话对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作了深刻阐述,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我国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了透彻分析,既是一堂生动的形势教育课,又是一堂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辅导课,内容丰富、要求具体、贴近实际、易于操作。
徐绍史理事长站在推动地勘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全面分析当前地质工作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结合今年开展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号召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构建新机制、开拓新领域,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人才培养,加速地质工作发展”,为今后地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理事长在讲话中提出的“中央、地方、企业三者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与地勘基金相互衔接”、“探采一体化”、“地质找矿、矿业权市场建设与地勘单位的改革相配套”,以及“政府不能与市场争权,不能与企业争利”,这些全新的理念深深打动了每位与会者。
三是本届年会是把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理事长重要讲话落实到基层实处的最佳平台。本届年会参会人员级别高、范围广、人员多,是地质行业进一步凝聚共识的重要会议。会后统计表明,我国14个地勘行业部门,20多个省市区的104位厅局级以上领导到会,其中:冶金、煤炭、化工、建材、天津、北京、安徽、福建等都是主要领导带队参会;参会代表中近三分之一是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四分之一是单位总工、科技处处长、研究室主任,是地质工作的最直接的参与者和政策的执行者。他们纷纷表示,回去以后,要认真传达学习李克强副总理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徐绍史理事长提出的六项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本届年会是展示地质工作成果和水平,拓展服务领域的一次大阅兵。参加本届会议的人数之多、工作领域涉及面之广、报告水平之高是近年来所召开的地质类学术会议少有的。大会安排的12个特邀报告,代表了当前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工环等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在18个分会场中,有9个分会场是围绕矿产资源展开的,18位院士中有7位院士是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充分体现了地质科技工作者把科研工作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水工环等3个分会场紧密围绕地下水管理和减灾防灾等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海洋地质分会场则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矿产资源展开认真讨论;地质科技期刊和地质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对理事长提出的“资料共享问题”各抒己见,取得了许多共识。矿物学、岩石学、数学地质等分会场都在自身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本届年会社会影响大,在科技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提高了学会的知名度,有利于今后学会工作的开展。《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地勘导报》、《中国科协网站》、《国土资源部网站》、《中国煤炭网站》、《中国乡村网》、《百度》、《GOOGLE》,以及许多地矿局、地质队主办的网站,如:《北京市地勘局网站》、《安徽地矿局网站》、《江西地矿局网站》、《重庆136地质队网站》都进行了报道,可以讲本届年会在地质界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年会中对团体会员、会员、学生代表提供的种种服务,提高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下一步推动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代表们在会中和会后的交流和总结中,普遍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特别是对矿产资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质工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国土资源部党组审时度势,做出了在全行业内开展“地质找矿大讨论活动”的决定,受到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充分肯定。通过大讨论,梳理影响地质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措施,必将为地勘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参加年会的代表反映,和学会在大讨论调研中得到的一些信息,以下问题是地质行业各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是下大力气解决矿业权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当前,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一些地方政府经营矿业权,对探矿权、采矿权一律招拍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勘单位改革和地质找矿的积极性。迫切希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加强制度设计,为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工作环境。
二是提高野外津贴标准,稳定地勘队伍。当前,我国地质科技人才结构呈现两头缺乏的橄榄型,在生产一线,地质科技工作者总量常年缺口2-3万人,尤以青年科技工作者缺乏为甚,只占26.08%,,生产一线地勘
三是要大力推进“资料共享”工作,把资料共享落到实处。地质成果的共享问题,是全行业关心的大事。大家认为,解决资料共享问题,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实现部门之间、省市区之间公开资料的共享,然后进行内部资料共享,最后实现实物资料共享。当前,可发挥中国地质学会地位比较超脱的优势,和正在建设《中国地学期刊网》的时机,作为公开出版资料共享的试点单位,给予支持,实现公开出版资料的共享。①
四是要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一线地质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家认为,要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就要围绕着“地质找矿中心任务”开展培训,要特别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培训,要重视野外找矿能力的培训,要从国内外精选一批典型的找矿项目、矿产普查项目和典型矿山总结经验,推广出去,供大家借鉴使用,以提高找矿的命中率。
五是属地化与未属地化地勘单位职工,同城待遇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不稳定因素,应尽快解决。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后,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由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造成属地化和未属地化地勘单位职工收入差距拉大,年收入最高相差2-3万元,造成同城不同待遇的现象出现。以7个属地化中央地勘单位为例,中央地勘单位职工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接近五成,个人收入占家庭总收入60%者占42.20%,80%者占23.33%。这些职工总体收入不高,但却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支撑。同样一个城市、同样的工作、不同的待遇,造成一些单位困难职工上访不断,影响社会稳定。
六是继续推进注册地质师队伍的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质找矿新机制,政府的指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充分发挥地质科技人员、特别是高级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地质找矿、开矿、护矿中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在矿业开发管理上,国外近百年的实践认为,最成功的手段之一是建立“注册地质师制度”,希望加快推进我国“注册地质师制度”的落实。
总之,本届学术年会的召开达到了预期目的,是一届成功的学术年会。当然,值得进一步总结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要以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为动力,谋划好明年的工作,把学会工作做得更好!
——-------------------------
① 注:《中国地学期刊网》门户网站包含了地学界全部232个科技期刊。现已实现25个刊物全文上网,月刊载文章375篇左右,月均点击率110万次以上;如能实现全部刊物上网,每月将有2500篇高水平的地质成果供社会各界使用,预计月点击率730万次,资料共享问题将迎刃而解。
主题词:印发 学术年会 总结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