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怀念朱夏院士—王朗秋2011.3

2011/4/27 10:25:1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推荐文章

 

今年是江苏省地质学会成立五十周年,我们非常怀念地学届的一位老前辈,我所老所长朱夏院士。

朱夏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和石油地质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江苏省人大常委,历任地矿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科联沉积学会(IAS)特别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顾问,还担任国内外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和主编,晚年兼任上海海洋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新中国石油地质普查的开拓者之一,是石油气盆地理论研究的创导人,是较早引人板块理论并进行开拓性研究的地质学家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地质学研究和石油勘查事业,为我国大西北开展油气地质普查与勘探,为克拉玛依及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代表论著有《矿物原料概论》、《中国的金》、《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我国中新生界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特征及有关问题》、《板块构造与中国石油地质》、《活动论构造历史观》、《Chinese Sedimentary Basin》等,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朱夏承家学渊源,自幼习诗,文字功底深厚,十岁即开始写诗,他的诗词跻身学术界,其中描写地质生活的占相当比重,直至古稀之年从未辍笔,是地学界有名的才子,素有地质诗人之称。在踏遍青山,“笑傲江湖”的地质生涯中,留下诗作千余首。他曾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说:“要是我不搞地质而专心从事诗词创作,成就可能不在地质之下。”

1993年《朱夏诗词选集》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1949年秋,从瑞士回国途中,曾填词:《蝶恋花*红海舟中寄君》

别后山灵须见脑 ,已是来迟,却又归偏早。

冻石寒云情未了,残篇难续南山稿。

不信浮生原草草,陆移海换,毕竟乾坤小。

东望朦胧天已晓,沧波为我催征棹。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一个爱国青年已经敏锐地看到了新中国即将在东方诞生(东望朦胧天已晓),他满怀豪情壮志,急于想回到母亲怀抱(沧波为我催征棹),贡献出他的一切,这种热忱已跃然纸上。

1956-1957年间,写了《柴达木杂诗》二十四首,其中一首云:

席地幕天任所之,鲁戈在手夜来迟,山经石理商量遍,独向寒岩索小诗。

1958年《青藏途中》七绝六首。其中一首云:

沱沱河水涤征袍,托寄相思万里涛。为说上游无止境,倚天未觉此身高。

1989年他写了《七十自赠》一首,这也是他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

友生竞祝古稀年,残尽余膏尚耐煎。屡厄龙蛇仍度岁,难为鸡犬未升仙。

筹添东海期未妄*,花化春泥理所然。身世颇知诸事了,姓名聊补百科全。

 

原注:

1、备员在东海油气地质工作咨询,喜今年在科研与生产上均有进展;

2、在同济大学指导研究生,今年已有获博士学位者;

3、《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学卷》选录我国在世地质学者20人之平生为条目,近得通知,忝在其列。

朱夏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或挚爱,或怅惘,或喜悦,或悲伤….都是随其时、其他、其人、其事并紧贴着时代的脉搏而抒发出的浩荡心声。凡是读过他的诗集的人,都会感到徜徉在那色彩斑斓的诗歌大花园里,你会情不自禁地被那千姿百态,那奇花异彩,那馥郁芬芳所吸引、所感染、所激励、所陶醉….

朱夏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多彩而坎坷的一生。他为了事业,长期与家人两地分居,无怨无悔。由于缺乏较好的照顾,以致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不能不令人痛惜。他的光辉业绩,他的高尚人品,尤其是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地学界的后辈们,都将永远怀念他!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