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学会主办第13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论坛
由江西省地质学会主办的 2015年第13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论坛
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和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定明致词。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郝梓国讲话。江西省地质学会胡宪理事长主持开幕式。江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侯克常做会议小结。江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省地质矿勘查开发局副局长余忠珍主持学术交流。
华东六省一市地学论坛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地质科学研究成果交流平台,同时也是华东地区地学工作者交流、沟通、学习的重要渠道,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154篇,经专家组评审,遴选出89篇论文编辑出版了《地学新进展--第十三届华东六省-市地学论坛论文集》。论文内容丰富,涵盖了华东六省-市地质科技工作者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有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研究成果,又有城市地质、水文、工程、环境、旅游地质、实验测试、地质资料信息化技术等成果。展示了华东六省-市地质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作者中有从事多年地质科研的老专家,更多的是活跃在野外一线的青年地质工作者,体现了地质工作者对地质事业的执着追求。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郝梓国在讲话中对今年第十三届华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在江西省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十多年来,依托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这一平台,每年一度汇集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最新学术成果,交流互通科研经验,增进相互联系,促进了华东地区地质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论坛不仅成为华东地区地学科技工作者交流、沟通、学习的重要桥梁,而且也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性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次地学论坛上,山东胶东金矿、江西大湖塘钨矿、安徽沙坪沟钼矿等被近年被列为国家重大找矿突破的项目,在论坛都分别做了介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江西继找到武宁大湖塘钨矿这一世界最大钨矿后,再次发现新的世界最大钨矿浮梁朱溪钨铜矿。
我国著名矿床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陈毓川院士出席论坛并做《四论矿床的成矿系列》的学术报告,《成矿系列》是我国独创的成矿理论体系。陈院士提纲挚领地介绍了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历史发展和最新进展,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成果为例,生动论述矿床自然分类序次体系特征,矿床自然分类的科学意义与应用意义。陈院士的报告对开阔地质认识视野,拓展找矿思路意义重大。80多岁的华东地区著名地质专家杨明桂先生做了《古华南构造与成矿格局》的报告。从古蛇绿岩带的分布、江南中段
冲推覆构造、密集深断裂带与低温高压带的分布等诸多方面论证了古体裁南洋存在于浏阳-弋阳-歙县一带,并介绍了鄂皖苏湘赣巨型矿集区,提出了钦杭成矿带是华南最重要的成矿带,具有多、稀、深、大的特点。上海地调院年轻专家王军,把信息化新技术(户联网+)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地质资料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给与会技术人员深刻印象。
地质专家们在论坛的发言多方面从矿床模式、成矿条件阐述华东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中实现找矿突破研究成果。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让大家受益非浅。参加论坛的有华东六省一市地质学会和桂林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应用技术学院、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地质矿勘查开发局、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江西铜业公司、江西钨业集团、江西钨业控股公司等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共300人。参加论坛既有从事多年地质科研的老专家,更多的是活跃在野外一线的青年地质工作者,体现了地质工作者对地质事业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地质科技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和年轻-代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