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矿局 杨明桂
(作者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牵动着每一个赣鄱人的心。江西的地质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做了大量地质资源与环境勘查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资料成果。作为一个老地质工作者,试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大地质观的视角,探讨一下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和打造新型环鄱矿业圈问题。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盆环结构
鄱阳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处于鄱阳湖盆地的核心。居于江西中北部的鄱阳红色断陷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一古近纪(100—23百万年)。鄱阳湖区于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时(约200万年前后)开始汇“五河”之水,注入长江,隋唐以来逐渐拓宽,成为今天所见的全国最大淡水湖。全区总体置现出湖体-平原-环湖山地的盆岭地貌和水产-湿地草甸-农田-林带的盆环式生态景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江西省中北部南昌等6个设区市市区和25个县市,面积5万余平方千米。处于长江中下游、浙赣、京九3条重要经济走廊的交汇地带。土地肥沃,气候资源优良,水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地壳稳定性较好,是全省工、矿、农、贸与交通最发达的地区,用通俗的说法,这个聚宝盆形成了“湖区是渔场、环湖平原是粮仓、环湖边缘山地是银行”的多重盆圈结构模式。
1、湖体核心区:拥有宝贵的“一湖清水”。根据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最新水体地球化学调查资料,湖水水质总体良好,适宜发展大规模水产养殖。
2、环湖平原:根据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最新的浅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鄱阳盆地平原区93%以上地区浅层土壤,可满足绿色食品产地要求。这个江西自古以来的最大粮仓,通过科学地调整种植结构,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大型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之一。
3、环鄱多重经济圈:众所周知,围绕鄱阳盆地已经形成了由南昌、樟树、抚州、鹰潭、乐平、景德镇、九江等重要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圈;形成了以环形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干包括水运、空运组成的快捷交通网络;以九江、南昌、贵溪、黄金埠和正在筹建的彭泽核电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