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地质工作综述
更加紧密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主动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引自徐绍史部长2008年2月25日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大约以7月为界,2008年国内外地勘市场可分为两块:前半部分承接往年势头,需求旺盛,资金不缺,市场活跃,运行顺畅;后半部分,供需趋缓,交易萎缩,公司亏损,市场降温。矿业领域震荡调整,存在诸多变数。导致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全球性金融危机。
危机中不乏亮色。中国的地质工作以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为主线,立足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不断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在全国重大矿产地设棋布局,统一部署,整装勘查,地质工作迅速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充满变数的2008年,中国地质工作可圈可点。
新机制布局
2008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是贯穿国土资源工作的一条主线。其中,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破茧”并逐步发育,向前迈了一大步。
从2007年12月26日的国土资源部务虚会到2008年初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理论的形成画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概括地理解“新机制”,即遵循地质和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四大关系”:中央、地方和企业联动,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勘查与开发紧密衔接、良性循环,地质找矿与地勘单位改革、矿业权市场建设相互促进,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至于合作形式,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省地勘局、矿业企业等多方协调互动,突出“统一”、“整装”,以求形成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地勘新机制的中心意思,已体现在国务院2008年4月发布实施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查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国土资源部7月签署合作协议,就加快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合作协议,确定了“3年有好的眉目、5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形成令国人振奋的重大成效”的目标。这次合作,标志着“统一部署重点成矿区带的地质勘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矿产勘查新机制”开始破题。这次合作随后成为部与省合作,地调局与省政府合作,地调局与省国土资源厅合作,地调局与省国土资源厅、省地勘局、大企业合作,地调局与大企业合作等五种构建地勘新机制合作模式的典范。
此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与黑龙江、云南等八省(区)人民政府及大庆油田、五矿集团、紫金矿业集团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此后,国土资源部分别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株洲市人民政府、省地勘局和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分别与福建省、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署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的合作协议。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中央地勘基金实现对接。多方联动、衔接的矿产勘查新机制显现了活力。
此外,在构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勘查分工合作、相互促进机制过程中,中央地勘基金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后有400多家单位向中央地勘基金提出合作意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首批合作勘查项目投资合同于2008年12月签署,来自中央地勘单位、属地化地勘单位和地勘企业的多家单位与中央地勘基金达成26个地勘大项目合作。
大布局,是理解2008年地质矿产勘查、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的一个关键词。
找矿有突破
什么是大成果、大突破?2008年形成的一个共识是,能够带动一方经济、改变一方面貌的大发现。地质矿产勘查在全国布局,带动了找矿积极性,2008年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找矿成果。
单从个案看,地勘新机制显示了活力,发挥了找矿效益。在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地质大调查中,发现安徽庐枞地区泥河铁矿后,地勘单位与大企业联合,及时跟进商业性勘查,投资已超过10亿元。这个铁矿一年内进入申请采矿权阶段,有效促进了快速整装勘查开发。
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07年,地质勘查总投入达660亿元。业内估计,尽管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萎缩,2008年的投入已达到700亿元。矿产勘查钻探工作量将超过1300万米,与去年相比增长10%以上。
国内地质找矿取得一揽子成果。油气勘查,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和证实十几个亿吨级油气储量区。渤海海域有史以来最大的轻质油气田也得到证实。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在勘查程度较高的华北地台,隐伏铁矿勘查传捷报。西部勘查程度较低的地区,西藏、青海等地新发现厚度超过百米的金属矿体。深部找矿,山东济宁颜店磁铁矿、焦家金矿带深部、广西南丹县铜坑锡矿等都有重大发现。中央地勘基金运行一年多,共提交各类矿种大、中、小型矿产地43处,在内蒙古东胜煤田获得近200亿元吨煤炭资源普查成果。
业内人士预测明年地质勘查将进入发现新地区、新类型矿产地的加速期。一个重要理由是,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对1999年以来开展的地质大调查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盘点。结果显示,大调查项目实施管理及质量总体良好。2009年,地质找矿继续获突破,值得期待。
国土资源部更加主动地与中西部省(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合作。业内人士多次表示,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首先在西部。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资料,我国逐步加大西部地区地质勘查投入,地质勘查重点已实现战略西移。
“大地质”服务
“更加紧密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主动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土资源部党组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更高希望。2008年有“突破”,不仅指地质找矿,也指地质工作为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社会各方面提供了基础保障服务。
200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查看),未来数年,我国不仅要实现找大矿的目标,还要在基础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能力、减灾防灾与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有明显提高。基础地质成果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将日益得到提升。
北京市地勘局实施了一系列服务奥运的环境地质、工程地质举措,让社会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的灾害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险,远赴灾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灾后重建规划基础研究,保障救灾,服务重建,可谓功勋卓著。
围绕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地质调查扎实推进,从环境地质角度为35个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天津、南京开展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建筑场地适宜性评价等。对长江三角洲、海河流域、松辽平原部分地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状况进行调查,摸清了我国各地区的土地质量。在地下水地质调查和钻探方面,完成松嫩平原等六大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监测网优化部署方案;高氟高砷的11个省(区)调查钻探、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县区地下水调查和打井工程,解决了数十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在地质资料服务社会方面,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全社会发布了一批重要地质资料信息,还为铁路系统等中央重大项目工程承担单位提供了巨量地质信息,为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提供了支撑。此外,我国对世界地质状况的科学研究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地质调查科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深部找矿、特殊景观、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大深度多功能电法仪等重要仪器研制取得成功。
发展闯关期
2008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逐渐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矿业领域是受冲击最严重的领域之一。追根溯源,矿业自身进入调整发展周期,十几年高速发展积聚的产能叠加释放,也是矿业发展进入震荡调整的重要原因。作为地质工作的主体,我国地勘行业和各地勘单位迅速反应,及时调整对策,困境中有发展。
地勘单位经济状况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地勘行业总收入增长15%~20%,超过1700亿元。矿业开发、地质勘查业、工勘施工均保持一定增长。
各地勘单位积极建立探采一体化,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积极向下游产业延伸,勘查型公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矿业权交易变现取得新成绩。地勘单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一批最新成果,人才队伍、技术装备实力不断提升。
地勘单位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推进。2008年10月末,全国地勘局局长齐聚内蒙古,参加全国地勘行业座谈会。会议着重强调了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新机制的“四大关系”中,鼓励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合作建立实体企业,积极推进探采一体化,促进资本与技术相结合,是地勘单位改革方向之一。2009年,坚定地实施探采一体化,将是推进地勘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查看)于2008年3月由国务院发布,于2008年7月1日施行。《条例》确立了地质勘查行业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了地勘资质的审批颁发机关等。国土资源部将以地质勘查资质管理为抓手,为地勘行业营造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
2008年,我国地质勘查战略眼光逐渐由关注国内向关注全球转变。实施全球资源战略,从微观看,我国勘查力度不断加大,已经掌握一批海外矿业权并进入实际运作阶段。地勘单位和企业对当前形势有清醒判断,提出了防风险、促转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性思路。从宏观看,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连续会见多国矿业和能源部部长,传递出国际矿业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对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无疑是重大利好。
金融危机对矿业市场、地勘业的影响仍未见底。面对充满变数的2009年,是否预示着我国地质事业将迎来一次大震荡、一次大变革和一次大发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