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矿城转型还需迈过三道坎

2009/11/23 8:58:2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会议与活动

 

陈雪骅        雷卫兵

 

  濒临虚空的矿城

  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七成以上的城市。

  相较于全国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试点意义,第二批衡量入选资源枯竭城市的主要指标,是这些城市(矿区)的主要矿产品的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30%以下。

  这次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资兴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种,尤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目前资兴市累计探明基础储量1.3亿吨,截至2008年底,保有经济基础储量仅为2408.82万吨,占累计探明储量18.2%,剩余服务年限约为5年。

  耒阳市境内同样以产煤著称,煤炭资源累计探明约5亿吨。实际剩余可开采量仅为6930万吨,约占累计探明储量的14%。根据目前年生产能力,预测可采年限6~7年,有50%的煤矿开采年限不到3年。

  冷水江市主要矿产有锑和煤,有“世界锑都”和“江南煤海”之称。其中冷水江锡矿山锑矿始采于1897年,总体开采年限已超过110年,累计探明储量108.84万吨金属量,累计采损量90.35万吨,保有储量18.49万吨金属量,约占累计探明储量的16%,服务年限为4.6年。而冷水江煤的开采时间则更久远,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累计探明煤储量2.88亿吨,除却保有储量0.88亿吨的高瓦斯煤层矿,实际可采储量为0.65亿吨左右,约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3%,而且保有储量大部分属于深层煤,开采条件复杂。

  这三个城市的矿业都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矿产品生产年限濒临尽头,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耒阳市鼎盛时的1000余座乡镇小煤窑现今只剩下不足7%的煤矿。相关产业衰退、采煤沉陷、大批矿山职工下岗失业、矿工家庭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随之而来。

  环境欠账太多

  多年的采矿给当地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冷水江锡矿山为例,110多年来,采选历史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锡矿山地区锑资源处于无序开发,锑采选和冶炼产生的废石及砷碱渣达数百万吨,遍布锡矿山地区的每个角落。同时,该地区“三废”排放量也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锡矿山地区排放废水94.4万吨,废气32.17万立方米,废渣67.2万吨。这些废水、废气、废渣大多数均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经过多年的淋滤和搬运,有害有毒物质逐渐进入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系,对地下(表)水造成了严重污染。2007628日,资江流域水质锑超标,湖南省为此启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20089月,冷水江市相继发生了自来水砷超标现象。同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严重破坏,地表几乎寸草不生,酸雨频发,80%以上的田地已无法耕作。

  耒阳市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加工及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矸石、粉煤灰、矿井废水、废气等矿山“三废”。国有矿和小煤窑长期地下开挖煤炭资源,造成地表开裂,地面下沉,使全市许多居民住宅、农田、道路及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害,全市16个产煤乡镇采煤沉陷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

  资兴市因长期采掘,导致煤炭矿区及其周边出现严重的沉陷现象,矿区及其周边的水系被破坏,因煤炭开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常导致矿区及其周边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地方改良隔靴搔痒

  多年的矿产品开采,产生了环境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几十年来都没有停止过对矿山环境的治理,但最后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

  资兴市,2008年由煤炭及关联的产业实现的各项税收为32701.37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49.1%,充分说明资兴市是一个以资源产业为主的财政县市。煤炭枯竭将使资兴市丧失主要财源,财政持续增收能力明显减弱,城市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资兴市近年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加大矿山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抓紧组织治理废弃的露天矿坑、矸石山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加快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及劳动生产率,减少物质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但所有这些努力,在面对资源枯竭后的经济转型要求时,都显得捉襟见肘。

  耒阳市在逐渐失去矿业支持经济的当口,也采取了相关措施试图缓解由此导致的压力,但几乎所有的努力都注定只能是无关大局的局部改良。长期采矿对当地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使各类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耒阳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组织国土资源、煤炭、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市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编制了综合治理方案等文件,报经国家发改委审查批准,对白沙矿区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但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空区不断延伸,受损等级不断加重,沉陷区不断扩大,治理任务艰巨,目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仅为8%

  在这次公布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时,国家明确表示将加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步伐。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此前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地方财政可望与中央财力转移支付形成合力,加快经济转型速度。

  中央地方共建转型长效机制

  由于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勇认为,资源型地区和城市,特别是资源已经或即将枯竭的地区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资源枯竭导致的资源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本身的衰退问题;其次是资源枯竭导致的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最后是多年的资源开采,给当地及其周边地区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就是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自国家实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试点以来,参加试点的城市都得到了国家各部委及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解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燃眉之急,较为顺利地走上了经济转型之路。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刘勇认为要从四个转变入手,即由目前小范围的试点向全国全面推开;政策体系由重点解决已出现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向事先预防性政策体系转变和完善;由临时性政策措施向规范性制度性政策措施转变和完善;由单一的政策向分类指导政策转变和完善。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