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2010/1/8 9:37:14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会议与活动

 

 

目前,制约我国地质找矿取得更大发展的因素,除了思想观念的原因外,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也成为重要掣肘。笔者认为,加快创新型地质人才的培养,需从大学期间的培养与工作期间的培养两方面入手。

加大地质类院校的投入,加强地质类专业建设

相关部门应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加大地质类院校资源投入:一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倾斜度,确保地质类专业的建设;二是对人才培养作出统筹规划,规划要纵观全局、突出重点,抓住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需求,统筹制定;要加强地质科学基础教育,这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先导和源泉;要加强地质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方法的教育,把地质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地质教育的创新,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解决目前生产、科研、教育相互脱节的问题,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地质院校。

制定激励政策,吸引青年学子报考地质类专业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稳定地质找矿队伍和技术骨干。加强对新加入地勘单位的年轻地矿科技人员的培训培养,国家制定对地质专业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和生活补贴,但毕业后必须到地质行业工作的特殊政策,保证地质专业人才后继有人。

加强高校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校课程体系改革要继续深入推进。一方面既要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国情,又要积极与国际高等地质教育接轨;既要借鉴外国地学人才的特色,又要形成培养我国地学人才的特色,使之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分析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关注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确保专业设置具有时代特色,使人才培养规格适应行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

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野外实践、项目研究、学术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强化知识结构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每个知识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学习、训练系统,建立一套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创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学校与科研生产单位联系

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离不开野外工作。应加强学校与科研生产单位联系,发展项目教学,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地质学知识,又能增强动手能力以及野外工作能力。

以项目为导向带动创新型地质人才的培养

地勘单位要加强与地质院校、研究所以及地方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按照“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原则,共同承担项目,在项目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掌握新方法,操作新仪器,推进创新型地质人才的培养。通过重大项目、重大成果来带动人才成长,进一步培养创新型地质人才。同时,还应加强地质勘查技术与手段的现代化。

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工作期间是地质工作者将自己的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又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这是一个飞跃过程,更是培养创新型地质人才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首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中青年骨干人员进行岗位锻炼、短期培训、学历教育、交流考察等多种方式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帮其尽快成长,提高创新能力。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