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强化三种意识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2010/8/15 11:08:0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会议与活动

 

 

 

  俗话说水火无情,每次看到听到关于各种天灾人祸引起重大恶性事件的消息,都让人万分揪心,唏嘘不已。是的,狂风暴雨及其引起的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河道决堤,还有大雪及其造成的道路堵塞、供电遇阻、房屋压垮、出行受阻,久旱造成的农业减产、绝收,还有各种原因造成的矿难等安全生产事故等不胜枚举。不知这是不是文明的代价,但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问题伴随着对自然的过分掠夺这却是事实。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正处于新的磨合、适应过程之中,人类正因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遭受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惩罚,其中不仅仅是数不清的经济损失,还包括无数的生命,多年的生产积累、各种公共设施等等,如果量化的话,每一次损失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强势的大自然面前,人类往往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助,那么被动,似乎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因而抛开繁华的表象,以现代的眼光,理性地看待、科学地分析和判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对当下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到各种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人乃万物之灵长。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历史演变进化至今,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正与日俱增,这就是生产力的进步,包括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自身。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时刻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大自然进行着一种搏弈,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利用、改造、同时也在适应着大自然,这种相互作用的情况随着历史的发展将越来越明显,物我化一,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深刻思考的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其实整个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百度中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述是这样的: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万事万物皆有联系,普遍联系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人类与生存于其中的大自然。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地球这一大的生态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桀骜不驯,近来频繁暴发的台风、海啸、暴雨、雪灾等等已经成为明证。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上天入地探索未知世界、劈波斩浪深入海底世界、以及各种新的科技发明正以崭新的面目不断涌现,无论其物质基础多么强大,都是来源于大自然。文明的每一步都是伴随着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与掠夺,然而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回报却鲜有问津。如草原、树木被开垦成耕地、建设成人类居住地而导致绿地的减少和沙漠化的增多,导致现在“沙尘暴”的出现已经日趋严重,这就是人类与自然较量的一个简单的例证。人类取得了他想要的,但是却付出了他不想要的更为惨痛的代价。各种自然灾害其实就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掠夺的一种惩罚。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前进,如果人类不能改变当前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关系的现状,人类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包括经济损失、生存环境恶化,当然更重要的是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命。

  二、进一步加强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研究和探索,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以积极的态度与和谐发展理念重新定位人和自然的关系

  在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规划意识、积极应对意识,努力弥补自身不足,尽最大努力克制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尽最大努力修复对自然造成的损害,从根本上努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对等,努力改变单向的简单掠夺模式,变为双向的互动的互补模式,唯有如此,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关系才能最终建立。

  首先是忧患意识。人类产生之日便与大自然须臾不可分离,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不仅赋予了人以崭新的个体、生命,还赐予了人类生生不息、繁衍进化的能力,正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人类延续了成千上万年,从原始状态进化到现在的文明。然而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我们也时常因自身的错误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每一次惩罚都让我们增长见识,不断地加深对自身及自然的认知。大自然并非如太阳般心底无私,每当人类过度的索取触及到其自身运行规律,触及到其生存底线时,她也会发怒,发威,发火,甚至给予人类以不同形式的惩罚。因此,人类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万不可因自身力量的增长而飘飘然、自高自大、忽视、蔑视、漠视大自然的存在和需要,她也要休养生息,也要自我修复,也要补充能量,也要保持健康。人类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时刻思考如何向大自然进行回报,对自己的过度利用进行弥补、补偿,惟有如此,大自然才会对人类始终保持温和、亲善、友好的态度。否则,大自然随时都会对人类变脸,而且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将一次比一次严重,如何跳出这一生死轮回就看我们有怎样的忧患意识、有怎样的克制力和怎样的应对策略。

  其次是规划意识。一万个计划比不上一个科学理性的规划。这里的规划指的是人与自然相处中的规划,而不是单纯的自我规划。要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所有规划中的第一规划来对待,来执行,来落实,这是人类必须面对、急需落实的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也是对以往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规划是纯理性的,超越情感的,建立在对现实情况的理性分析、科学归纳、提炼升华基础之上,对于当前、今后甚至很长时间内的各项生产、生活及各项活动等均具有超强的宏观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各类天灾人祸应对方面,更需具有超强的规避灾害的预见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性。在应对人为造成的灾害方面我们已经制订出台的规章制度已经为数不少,关键是执行力的强弱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当前的现实,执行力已经成为当前应对人为灾害的又一个难题,这需要人的能力的全面提升来做为基础,更需要强有力的教育、监督、惩戒机制来保障。对于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科学规避、有效预防、积极应对,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风来避风,雨来避雨,要以超强的科学预见性、长远的眼光来设计我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对于临山依水靠海的地方,更要把规划意识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对于战争我们有时可以躲避,但是对于各种自然灾害如果防范不到位,根本就没有躲避的机会和可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已经发生的灾难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已经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其他的话语已经不用再多说。

  再次是应对意识。积极科学合理的应对机制是当前必须加以面对予以破解的现实难题。我们说灾害不可怕,可怕的是灾害到来后没有科学正确的应对机制,那么最后受到的伤害就远不止于自然的灾害,人为应对措施的滞后、无力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更为惨痛,更让人痛心。当务之急,需要建立一整套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诸如地震、台风、暴雨、雪灾等等,制订预案必不可少,预案执行中所需要的人、财、物等等一系列的后勤保障更加必需。这需要调动足够的资源来配套完成,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对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考验。诸如地震救援队、消防救火队、水上救援队等都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必须配套产生应急系统的一部分,系统配套完善的应急队伍、设施、物资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