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40亿元人民币、历时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9日公布了矿产勘探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对外依存度最高的铜矿、钾盐与铁矿勘探成果。
新发现亿吨级特大钾盐矿包括罗布泊盐湖特大型钾盐矿田,探获液体资源KCl 1.84亿吨、NaCl 18.43亿吨、MgCl2 6.97亿吨、伴生MgSO4 8971万吨,四种矿产均达到大型规模。我国还在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发现多层卤水含水层,最大厚度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钾盐对我国至关重要,因为所有复合肥料都离不开钾肥。目前我国钾肥自给率仅为30%,全国缺钾耕地面积超过全部耕地的一半。对国际矿业资本而言,控制钾盐相当于控制我国农业的命脉之一。近年来全球矿业巨头加快全球钾盐矿垄断步伐,引起海内外对中国农业前景的广泛关注。
全球最为关注的还是铁矿石。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发现,仅在我国铁矿开发较早的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通过开发已有地质资料,利用先进技术设备 “攻深找盲”,北方老钢铁基地有望新增铁矿资源量50亿吨,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也取得重大突破。新疆阿吾拉勒铁资源基地初步控制铁矿石资源储量约6.6亿吨,预测资源量20亿吨。
比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还要高的,是铜矿石。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一系列重大发现,将形成一批千万吨级铜矿基地。使我国铜矿开发开始重大战略西移,铜矿石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有望改观。
我国钾盐对外依存度达65%,铁矿石超过65%,钾盐超过70%,可以说是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三高”,也是国际矿业垄断资本全球“围剿”的主要目标。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推动勘探体制改革,加强风险勘探资本市场建设,而且要加快“走出去”勘探开发的步伐。
此外,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最近围绕我国加强稀土资源管理问题,日本、美国都在紧锣密鼓想替代战略,除了扩大其他稀土来源之外,就是加快科技攻关,寻找新材料、新技术。我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美国家的产业转型,如果没有石油禁运的冲击,半导体、电子工业的壮大发展,要晚好多年。因此,在加大地质勘探工作力度的同时,不能放缓科技创新步伐。在“三高”之外,我国较小矿种,从锰矿石65%到铬矿石的99.9%,也存在“恐高”症,石油进口也超过了总需求的50%。因此,要推动替代战略,石油不足,就要加快寻找可燃冰的产业化之路;煤炭有减排压力,就要加快找锂等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