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建议
金融危机下政府应保护地勘行业
3月4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转变成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应对地勘行业进行保护。同时,建议实行地勘行业项目负责人的资质管理制度。
王训练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在一段时内,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能源和资源。而能源和资源的保障离不开地质工作,也离不开地质教育和研究。而且地勘行业是一个艰苦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限。 地质人才的成长周期相对比较长,地质人才成材年龄相对较晚。
地质队伍一旦被破坏,恢复周期也相对较长。是一个长线行业,仅靠短期补救是不行的。上世纪末“地质队伍社会化”改革造成的地质人才流失及导致的后备资源不足,就证明了地质工作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作用。所以,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要特别重视地质工作,特别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切实保证公益性地质工作和队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王训练建议,国家应从三方面支持地勘行业发展。一是资金。4万亿元刺激经济增长投入,应该拿出一部分,重点放在地质、矿业、能源、环境等领域。二是保证队伍稳定,保证队伍有一定规模和水平,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三是提高一线地质人员的待遇。
王训练认为,应建立地质项目负责人准入制度。目前的现象是,地勘队伍有资质,但项目负责人谁都可以做,这无形中影响了地质成果的质量。让地质项目负责人凭资质上岗,并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更新,对于促进我国地勘行业发展和成果质量提升,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王训练还提出,行业性院校建设受行业发展形势的影响很大,一定要密切行业性部门和行业性院校的关系,切实推进院校共建。
王训练认为,行业性院校以前行业归口,部门对于院校建设可以直接参与和部署。院校归口于教育部后,虽然院校还和行业部门关系密切,而且有的也签署共建协议,但目前看效果并不太好。
王训练建议,国家应督促行业性院校部门共建的落实。一是把高校作为部门科研实质性重要力量,承担部门的重要科研项目。二是从部门到院校要有财务接口,在资金上实现共建。三是建议各部委进行重大科技活动时,把有无高校参加作为一个考核指标,从而加强行业和院校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