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井下安全的保障 矿工生命的港湾

2009/3/12 8:37:4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滚动新闻

 

 

在中国煤炭劳保协会的促进下,北京中税天网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STRATA(斯特塔)公司签署了井下应急避难所(救生舱)技术及设备引进协议,填补了国内矿山安全领域的技术空白。

 在国外发达国家矿井下安装了许多紧急避难所, 避难所里提供了至少可以维持36个小时的氧气、食物和水,在矿井突发瓦斯突出、煤突出、坍塌和火灾等事故,矿井通道堵塞或动力电源断电时,井下遇险人员不能立即升井逃生脱险的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进入避难舱内等待救援,从而大大提高了矿工的存活率。

由于矿井事故存在破坏力大、事故原因复杂和易引起继发性事故等特点,使得矿难发生后外界无法及时展开救援。而井下由于事故所带来的中毒、窒息、溺水等构成了“头号杀手”,绝大多数人员伤亡都是由于遇险矿工不能及时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造成的。因此应将遇险矿工的“被动待援”转化为“主动自救和外部救援相结合”,在矿山井下作业面放置具备抗压、防毒、隔热、防水并能提供必要生存条件的矿用应急避难舱成为必然。当矿难发生时,井下遇险人员应迅速撤进应急避难舱避难。利用井下压风供气系统向舱内供气,此外舱内备有食品、水、急救药品等确保避难人员的最低生存需要。为矿工营造一个安全的避难空间,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在南非、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采矿业发达等国家,对矿井事故的应急求援工作十分重视,将应急避难所和救生舱作为地下矿山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部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地下矿山中设置和使用矿井应急避难所,已经是矿井应急救援中的一项成熟而有效的技术,并且已经有了多次成功营救的经验。而在我国避难所尚没有进入试验阶段,各生产厂家(主要为民营企业)以各自的标准和能力进行研发,而且由于井下情况复杂性,致使科研工作量巨大,需要时间也较长。

引进国外避难所和救生舱等成熟产品进行安装推广,对我国煤矿生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信这一矿山安全设备的引进,必将大大降低我国矿难事故中的死亡人数。

 

 

 

相关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