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去年的这一天,山河失色,万众悲声。轰然倒塌的校舍,撕心裂肺的哭喊……汶川特大地震的一幕幕,触目惊心,永难忘怀。
时隔一年,在缅怀遇难同胞的同时,我们从重返震区的记者口中获知:重建的校舍前国旗迎风飘展,整齐的板房里百姓有说有笑,施工现场工人干劲十足,失去双腿的女孩在舞台上翩然起舞,一曲《鼓励》让人潸然泪下……这眼泪,不再是为灾难而流,不再是悲痛和惋惜,而是为顽强的人们所感动,是对在苦难中昂然前行的民族的敬意,他们用坚强书写着新的历史,用辛勤灌注着明天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年后的5月12日,是个让人欣慰的日子。
5月12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日子。这样一组数据,同样让人动容:中央财政今年已累计下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预算近850亿元,占全年预算安排1300亿元的65%,为推动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5月4日,四川省永久性农民住房重建已开工124.8万户,占重建任务的98.8%,其中建成100.8万户,在建24.1万户;据初步统计,2008年社会捐赠达1000亿元,其中汶川地震灾区获赠近600亿元,这还不包括近百亿元的特殊党费……大爱无边,这爱来自党和政府,来自社会各界;这爱温暖着每一个中国人,延续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
5月12日,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从汶川特大地震走过来,中国人有了更多对灾难的认识,有了更多应对灾难的自觉,也有了更多防灾减灾的经验。国家将这个日子设为“防灾减灾日”,也正是适时提醒各地,汛期将至,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特别是地震灾区更容易引发次生地灾,防灾工作更要紧上一扣;也提醒各地国土资源部门,早部署、早行动,强化汛期24小时值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地灾易发区巡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正是防灾减灾的要义所在。
5月12日,曾经的苦难,今天的希望;5月12日,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痛楚,却承载着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5月12日,一个永远铭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