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可建成基本农田5886公顷
广西南宁市政府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南宁市水土保持规划(2009-2020年)》(下称规划)。按规划要求,南宁市匡算总投资17.86亿元,12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将达200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可建成基本农田5886公顷,减轻洪涝、干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南宁市现有国土面积2211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935.5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27%。南宁市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比较严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艰巨。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南宁市编制的规划,分为近期(2009-2015年)和远期(2016-2020年)两个阶段,对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包括:对宜林宜草的水土流失区域种植水土保持林草、经济林木;对坡耕地、石漠化、崩岗和水毁农田、河道进行重点整治;对疏林地、灌草地等进行生态修复、封育封禁治理;具体对1400平方公里的疏林地、灌草地等实施封育;综合治理600平方公里,治理坡耕地58.86平方公里,治理崩岗629座,种植林草541.14平方公里,治理178.3公里的河道和25.86公顷的水毁农田,科技示范推广治理小流域5条,建设水保监测网点7个;对规划区内人为造成水土流失95%以上的范围实施监督管理。
按规划设计,项目治理区经过连续12年综合治理,将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使南宁市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南宁市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性治理,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治理至规划期末,预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每年9215.3万元,每年减少779.03万吨的泥沙进入郁江等河流,增加蓄水能力为每年6879.65万立方米,减轻洪涝、干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