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审批,是国土资源部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快审批并非不审批,一字之差却有着霄壤之别,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土地供应节奏加快的同时,土地供应的门槛没有降低,在强化耕地保护、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等方面不仅没有放松要求,而且日趋严格。
国土资源部建立快速通道加快用地审查,保障拉动内需项目依法及时用地。从第一季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审查报批情况看,用地审查报批速度明显加快,部内会审效率大大提高。正向国土资源部所承诺的那样,做到符合要求的用地报件在1个月内完成审查。对先行用地项目,用时最短的只有5天。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用地,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用地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通过这些行动,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每临大事有静气。古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了守卫耕地红线的重任。新增4万亿元投资带动的土地需求量多面广,特别要防止出现粗放用地的“乱象”。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要坚决说“不”;对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耕地占补平衡法定义务不落实的项目,要坚决说“不”;对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超出行业用地标准用地的项目,要坚决说“不”。从这个角度看,第一季度国土资源部核减用地逾3000公顷,是非常重要的信号,说明我们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同时也说明各类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还很大,各地应当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想方设法合理选址、优化设计,严格控制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规模。
危机是一面镜子。在危机面前,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看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存在的缺陷,看到了靠大量投入资源换取快速增长的巨大风险。危机更是创新的温床。在危急关头,我们既需要立足当前,又需要从长计议,远近结合,开拓创新,调结构,上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稀缺的土地资源,无疑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快审批、严把关,两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所偏废。